公用事业行业专题:大国碳中和之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能源发展有望迎来新突破

2023-08-16 00:35:41 来源: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

可控核聚变兼具三大优势,能源发展有望迎来新突破。能量密度高:据测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的氘氚聚变中,1 克氘氚气体聚变产生的能量约等于5 克铀235 裂变或18 吨5500 大卡煤炭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原料来源广泛:氘可以通过提取并电解海水中的重水获得,而氚可以通过热中子轰击锂6 原子得到。根据我们的简单测算,氘氚聚变的燃料成本约为0.0050 元/kWh。安全性高:原料和产物放射性相对可控,不产生放射性乏燃料;聚变反应可通过停止燃料供应立刻中断,不存在熔毁风险。

积极参与ITER 项目,国内两大试验堆取得多项成果。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试验堆是多国合作的ITER 项目,最新预期2029 年完工。我国最主要的两个聚变试验堆分别是HL-2M 和EAST,已取得1MA 等离子体电流、1 亿度等离子体温度和1000 秒等离子体约束时间等多项成果。此外,CFETR项目正在建设,其中二期项目规划达到1GW 功率,能量增益因子达到10,预计2035 年建成。

磁约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托卡马克装置成熟度较高。根据聚变堆约束等离子体的方式可将可控核聚变分为磁约束、惯性约束和重力约束,目前以能源为目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磁约束方向。磁约束的典型装置中,环形托卡马克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此外,球型托卡马克主要用于基础物理研究,而仿星器仍存在新古典运输等难点。

高温超导突破,有望提升聚变堆参数。高性能磁约束聚变堆需要使用超导磁线圈,世界首座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 装置仍使用低温超导体,冷却成本较高。1986 年发现镧-钡-铜-氧化合物超导性质后,高温超导材料有较大的发展,临界温度最高已达250K(-23℃)。若未来可以发现临界温度更高的高温甚至室温超导材料并用于聚变堆磁线圈,聚变堆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AI 发展超预期,助力仿真、设计和控制环节。由于聚变过程的复杂性,其模拟仿真、装置设计及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算力的持续提升有望提高聚变研究和设计的效率。

资本市场对可控核聚变落地乐观,首个聚变商业协议拟2028 年发电。民营企业也开始参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3 年4 月,已有44 家聚变企业完成创建,其中仅2022 年就创建了9 家公司。这些公司对聚变预期较为乐观,超半数认为2035 年首台核聚变机组有望并网发电。微软公司与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 签署对赌协议,后者2028年起向微软提供至少50MW 电力,并承诺将核聚变发电成本降低至1 美分/kWh。

聚变产业链覆盖广,投资机会比较丰富。聚变产业链上游覆盖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氘、氚)等原料供应;中游覆盖聚变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第一壁、偏滤器、蒸汽发生器、超导磁线圈等组件)及仿真、控制软件的开发;下游覆盖聚变机组的运营。聚变产业链覆盖范围较广,存在较多优质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推荐关注聚变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公司和中游装备制造公司;推荐“核电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中国核电;推荐集团成立能源研究院,建成玄龙-50 聚变装置的新奥股份。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电价下调。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