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滚动:食品饮料行业将迎“甜蜜”暴击

2023-07-03 11:43:38 来源: 江苏经济报

6月29日,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在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下称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的物质。

消息一出,“阿斯巴甜致癌”的话题火速登上微博热搜。人工甜味剂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网友热议。无糖饮料还能喝吗?相关企业何去何从?

无糖可乐也不能喝了?


(资料图)

6月29日,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癌症研究机构IARC预计今年7月将把阿斯巴甜(Aspartame)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WHO对此回应称,将于7月14日就这一话题发表相关内容,但未透露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过,也有机构对IARC的专业性进行了质疑。国际甜味剂协会(ISA)秘书长称:“IARC根本就不是食品安全机构,他们对阿斯巴甜的审查在科学上并不全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被广泛否定的研究。”

据悉,近年来兴起的无糖饮料、无糖茶饮、无糖酸奶等产品中,实际上都含有甜味剂。而阿斯巴甜是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之一,常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作为糖的代用品。

在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等公司相继推出无糖可乐(人工甜味剂为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引领下,其他的饮料巨头亦快速布局以人工甜味剂为主导的无糖市场抢占份额,食品饮料行业减糖化的趋势席卷全球。据悉,百事可乐曾于2015年停止在汽水中添加阿斯巴甜,一年后重新加入,又在2020年再次移除。

多家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产品中所用的阿斯巴甜的最大限量。根据欢乐家(300997)2021年5月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在罐头产品中也使用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其中,阿斯巴甜涉及的产品有水果罐头和八宝粥等,最大限制使用量为1.0克/公斤。烘焙原料生产商海融科技(300915)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的植脂奶油产品、果酱产品均涉及添加剂阿斯巴甜,最大限制使用量为1.0克/公斤。已中止IPO的冰峰饮料招股说明书提到,公司严格遵守HACCP管理体系标准,所生产产品食品添加剂均未超标。其中,橙味汽水、苹果汁汽水等产品中使用阿斯巴甜,用量小于0.6克/公斤。“中国是阿斯巴甜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如果‘阿斯巴甜致癌’的舆论闹得够大,可能无糖饮料、无糖口香糖等含阿斯巴甜的食品会受一定冲击。”业内人士说。

多家公司撇清关系

随着“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话题持续发酵,多家公司纷纷站出来表态。6月29日下午,元气森林相关负责人表示,元气森林可乐0糖O脂0卡0阿斯巴甜且全线产品也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称,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据悉,罗汉果是原产中国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其提取物“罗汉果糖苷”是天然甜味物质。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暂时不对此事作声明。该负责人援引了一份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ICBA)的声明公告,其中称“ICBA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在无糖口香糖方面,炫迈官方旗舰店、箭牌旗舰店客服提供的产品配料表显示,炫迈无糖口香糖、玛氏箭牌益达口香糖配料中均含有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至于阿斯巴甜是否会有危害,上述客服均表示会将此事进行反馈。

阿斯巴甜是否真的存在致癌风险尚未有定论,但舆论风波下,相关企业受到一些影响。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阿斯巴甜甜味剂如果被认定为致癌物,相关企业不得不重新选择其他替代品,这会在短期内造成企业营收的下滑,同时也会造成利润减低。阿斯巴甜甜味剂作为一种化学产品,与其他甜味剂的口感仍有差异,所以可能会造成消费者体验的偏差,同时,选择其他甜味剂也会造成原料成本、营销成本等更多层面影响。

据了解,常见的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赤藓糖醇、安赛蜜、木糖醇等。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曾在公开活动中表示,赤藓糖醇是一种“特别贵”的甜味剂,“比传统阿斯巴甜零度可乐成本贵50倍”。这意味着,如果使用阿斯巴甜的无糖饮料企业需要更换甜味剂,将会面对生产成本的攀升。

天然甜味剂替代迎机遇

从消费端来看,阿斯巴甜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萎缩。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的数据,2015年至2019年,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是国内产量最大的人工甜味剂,但阿斯巴甜产量逐渐缩减,年均复合增速为-14.1%。

在如今天然甜味剂的使用比明显提升趋势下,刺激了赤藓糖醇为代表的产能扩张。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选择是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它们的产量年均复合增速远高于安赛蜜和阿斯巴甜,分别为18.9%和29.9%。天然甜味剂方面,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需求高速增长,近十年中,使用这两种甜味剂的新品数量增长4倍以上。元气森林使用的便是赤藓糖醇,它所掀起的无糖饮料风潮也带火了一批赤藓糖醇的供应商,纷纷冲击上市。

中信证券6月30日研报指出,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预计下游厂商会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甜味剂对阿斯巴甜的替代。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甜味剂的来源及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加强,对天然甜味剂需求预计还将高速增长。但即使是天然甜味剂,在学界也存在争议。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说,目前已有很多科学研究认为甜菊糖苷具有正面的生理功效,如调节代谢、对抗心血管疾病等,但也有观点认为包括甜菊糖苷在内的甜味剂欺骗了大脑的甜味神经,可能会引起胰岛素分泌混乱,但该说法还没有被证实。“总之,各种甜味剂在法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但长期摄入的话,理论上天然甜味剂安全风险更小一些。”张丽娅 整理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