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环球即时
2023-06-28 11:19:19 来源: 校长派
全文长 48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也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我认为永远不变的、需要坚守的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的大法。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一教育伦理,今天我们再重新聚焦这个话题,我依然感受到它充盈着教育的力量和智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样的思想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天,有其特别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呼唤着教育工作者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时候还不能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学生”我们还不能满腔热情地去助力成长;学生的个性差异被忽视,课堂上还有一些学生被冷落,很少有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还是统一的一把标尺,缺少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导致的是什么呢?教学效率的低下,当然也会影响教育的整体高质量的发展。
我认为改变这样现象的良方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以大会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和大家分享,大家一起讨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有教无类”它呼唤每个人都能够平等的接受同样平等的教育,这一思想充满了“仁爱之心”。顾明远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爱是对每一位教育对象无条件的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也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我认为永远不变的、需要坚守的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的大法。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材施教”它是一种教育主张,同时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来采取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以使每位学生收获实实在在子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甚至性格特点也不相同,所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特点、学习规律来获得知识,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乃是基本的教育常识。教师要用教育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助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两千多年至今,为什么大家对因材施教的问题依然这样的关注,它真的是教育的基本常识。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位老师的故事。
一位来自南京,一位来自北京。我听过这两位老师的故事,我还多次走进过北京老师的课堂过课。
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变化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我听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郭文红讲过这样的一个事情。郭老师接了一个新班,班里有一位自闭症的儿童,这样的孩子完全没有办法跟人进行正常交流沟通,人们也都习惯了他孤独一人的样态。
最可怕的是家长老师们也都习惯了,同学们更是一幅视而不见的模样,这个孩子就这样来到了郭老师的班。郭老师在思考,如何因材施教,助力孩子的成长,她也想努力做一点尝试。
因为孤独,这位同学永远固定在同一个座位上,即便别的同学外出去其他地方活动了,他也仍然不离开自己的座位。空旷的教室里,孤独的身影,他独自蜷缩在角落了。
老师找他,他就蹲在桌子下面藏起来,每天这个10岁的孩子都是一步不挪的守卫着这个座位。从不主动不喝水,也不要求去厕所,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我们的郭老师为了不让他一个人丢在教室,郭老师就在教室里陪着他,在旁边批改作业,和他聊天,讲故事,给他唱歌,给他倒水,领他去厕所,带着他到校园走一走。一天、两天、三天,都被他是拒绝了。
慢慢的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孩子终于接纳了这个老师,自然也就不需要家长每天到校陪读。
接下来她决定让他适应这个环境,首先让他有安全感、归属感。郭老师在班级会上正面解释了这位同学的特殊情况,让同学们都能理解他,为他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
同学们的配合,使得他对班级不再恐惧,也给他安排一位友好的同桌。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位同学只能接受心地善良的伙伴与他同桌”,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愿意与他同桌。
同学们伸出了一双双热情的手帮助他,他不会系鞋带,就蹲下来帮助他系鞋带;他想喝水时就主动送过来;他发脾气时,就包容他、原谅他。身处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这个孩子也慢慢对班级充满了信任,就这样,他也有了惊人的变化,郭老师也鼓励让他自己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引导他不断地超越自己。
现在他可以自己去上厕所了,自己去接水,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到专业教室上课,学跳绳、练跑步,跟着同学一起到操场进行活动。一年以后他逐渐地学会了自理,与别人交流也开始正常了,下课的时候偶尔还能开个小玩笑,后来他也开始独立的进行学习。
虽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漫长的,家长也为此积极地配合,但是家长万万没想到,再到医院去诊断的时候,脑科医院已经给了最新的鉴定,说这个孩子已经恢复到了临界状态。
我们试想,如果这位同学没有遇到郭老师,大家都习惯了你是自闭症儿童,你和家长天天坐在教室后面游离集体之外,时间在习惯中延续……但是郭老师没有放弃,以对孩子的爱,关注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对这样与众不同的孩子。
郭老师充分理解儿童,给了儿童所需要的温暖、关怀和支持,让每个儿童脸上都绽放出了笑容,让每个儿童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有教无类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是对每一个儿童成长的呵护。因材施教就需要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儿童的潜力,让儿童发展可能真的变成可能。我们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到,一位也不算太年轻的工作了20余年的郭老师,她对孩子的真爱。郭老师每次见到我讲起这位同学的变化,都是兴致勃勃,充满了情感。
一个“混世小魔王”的变化
第二个故事,来自北京的山区房山。这位老师叫吴桂菊(大家称她菊子老师)。这个故事要从一个大家公认的“混世小魔王”到科学实验小能手的变化说起。菊子老师是我们工作团队的一名成员,我曾经走进班里听课,她的课堂充满爱,她满腔热情的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班里有这样一位“混世小魔王”(以下称“小A同学”),平时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注意力差,专注力差,在他的身上经常有恶作剧发生,经常影响周边同学听讲,学生家长都很有意见。
老师拿他没办法,开始的时候总把他自己的课桌单独安排在讲台前的一个远离班集体的位置上。
我走进课堂很快就发现了这位“特殊儿童”。我问他为什么坐在这里?他反问“你问我干什么?”不予回答。好一个“刀枪不入”。如果长久把这个孩子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她说放在集体里边他就会影响别人,家长有意见,家长往学校发信息,班级同学对这件事很是反感,因为他从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完全是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蛮不讲理,同学也不愿意跟他在一起。
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该怎么办呢?我与菊子老师交流良久。菊子老师没有简单的批评,而是开始对这个孩子长期耐心的心理观察、适时的行为干预,了解他的内心所思所想。
我主张小学老师读一点儿童心理学,虽然我们不是专门的心理研究者,或许研究的不是很深,但是我们要基本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用正确的理论和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也通过她多次家访与孩子家长沟通,发现了他在家里边总喜欢嘀咕嘀咕地搞一些拆拆拼拼的东西,对一些科学小实验特别感兴趣。家访中了解到,这个孩子学习不专注,但是做起这件事情来他无比的专注,甚至一两个小时不起身。
菊子老师就决定从这儿打开他的成长之门,既然你喜欢,那我们能不能给你创造更多的机会,菊子老师又与学校的科学老师进行了一些交流,给孩子搭建了一些平台。
比如鼓励他多作科学小实验,还为他举办了假期“活动坊”,老师亲临现场助阵。活动中这位同学带着其他同学一起做实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其中有一个实验叫《酸碱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据说不是很容易能够做成功的,需要反复多次的配比,不断地调整,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多次探究尝试中一次一次地失败,他没有气馁,老师表扬了他这种坚韧探究的精神,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其实孩子们都又被他人认可和欣赏的需要。
菊子老师给了这个孩子多次机会,慢慢地他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也开始有了比较友善的态度,在科学实验的活动报告中,他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赏,也得到了同学们一起成长的这样一个快乐。
菊子老师就这样满腔热情地鼓励引导着这位孩子,建议他读一些科技类的图书,易懂的,特别是科学小实验的丛书,请他在班级和小伙伴进行分享。小A同学有了明显的变化,课间他能带着同学们一起阅读,而且他组织了一个“科学小实验小社团”,他就是这个实验室的主任。
慢慢地他和同学们接触多了、交流多了、一起做事多了,同学关系友好了。在实验当中他不断地去进行思考,不断地失败,不断地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专注力也越来越强,老师也不断引导他,除了做实验动手活动,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慢慢地引入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小A同学把他自己在家养的红色小鱼带到教室,同学们好奇地给他提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他耐心地讲述小鱼成长的故事。
比如,这是什么鱼?小鱼是怎么被生出来的?小鱼喜欢吃什么?它有什么生活习惯?小鱼到底能长多长?小鱼能活多少岁?等等。同学们不断地提问题,他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
就是这样一位让家长头疼、学生不喜欢,甚至有学生家长打电话告状,希望把他驱逐出这个班,不希望他和自己的孩子在同一个班学习。
但是在菊子老师发现了他的特长,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因材施教,发挥他一技之长,对他不断地进行了心理调整和行为干预。就这样他在温暖的集体里成长了,他的科研兴趣更浓了,积极性更高了,尤其是他依然爱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就能那样?把这种好奇好问也带到了学习中。
他积极动手实践开展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实验活动,不断地揭开科学的奥秘,他带大家一起努力,全班同学跟着他一起努力,特别是他带领的班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了科技创新奖。
我高兴地向大家报告,菊子老师今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菊子老师是孩子们喜爱的好老师。她就是这样用心的读懂儿童、尊重儿童、接纳儿童。以科学育儿观育儿,她努力发现儿童的闪光点,让儿童的闪光点打开他成长的大门,全校进行评选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同学们一致投了菊子老师一票,她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这个喜爱不仅仅是对优秀学生的喜爱,也包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喜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新进步、新发展。
各位专家、老师们,故事讲完了,我想说,两个孩子的变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摸、可感。由此可见“有教无类是大爱”,这是今天我主讲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要一视同仁,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如果没有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你不可能想办法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设计他的成长路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的权利和发展的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学习和生活,对待同一个问题的想法,或许会与众不同,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去聆听学生的声音,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尤其对“问题学生”更要加倍,以这种公平态度对待所有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主动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具体情况,根据差异和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路劲,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的孩子才能放松自己,才容易向老师倾诉心声,你才能了解他的难题困惑,老师才能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每个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教育者要让每个受教育者都受到公平的对待,充分认识到教育者的人格差异。
我主讲的第二个基本观点 “因材施教”是智慧。老师首先要懂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要尊重常识,按照规律办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课程内容,难易程度和进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信心,能够拥与现在的这个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有的放矢的实行差异化教学。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要求所有的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其实“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我们要按照教育常识做事,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使每个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老师们,“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我想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进行的分享主旨观点,不妥当地方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6-28)短期双焦保持宽幅震荡:国海良时期货6月28早评
- (2023-06-28)焦点速讯:win10系统怎样安装网络打印机 win10安装网络打印机步骤
- (2023-06-28)世界简讯:股票002194
- (2023-06-28)宁波高发(603788):该股换手率大于8%(06-26)
- (2023-06-28)互联网行业2023年中期展望:AIGC 能否拯救互联网的“中年危机”? 环球速递
- (2023-06-28)【天天聚看点】【公告精选】嘉友国际:董监高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4.44%股份;大地海洋:决定继续推进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 (2023-06-28)两个“捷”字辈新秀,谁更可靠?新捷达VS7对比捷途X70S_世界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