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村生活的“120” 做村民心中的“暖宝宝”

2023-06-13 09:14:02 来源: 中工网

原标题:做农村生活的“120” 做村民心中的“暖宝宝”


(资料图)

不久前,在出差前往西南边陲调研的飞机上,一部名为《为了他们的晴朗》的公益微纪录片震撼了我。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记录和讲述了四位乡村医生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两位还是95后青年。“大城市里看不见星星看不见月亮,你看这里什么都有。”青年村医深爱着村民,也深爱着脚下的土地。“我真实地感受到,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就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而已,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但又不那么平凡,吃的所有的苦,总有一天会变成甜,回报你。”他们质朴纯真的语言令人动容、值得回味。

健康是人生命之所系,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还是全体人民的财富,对中国式现代化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乡村医生,重任在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健康中国进行了系统性谋划,首要关注的就是人民的健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升级。为了不让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各级财政提高了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伴随医疗健康体系的完善,乡村对医务人员的需求日益加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可以说,乡村医生的事业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织好乡村健康服务“兜底网”的重要环节。

心系乡村百姓,传承医者仁心。今天,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地区大部分医疗照护责任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纵观中国基层医疗卫生百年巨变,从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到防治慢性病,再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全民健康,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然而,乡村医生这个群体曾一度出现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的状况,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出现了隐患。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青年乡村医生站了出来。正是这么一群人,仿佛有着超乎同辈人的理想主义,他们用自己的步履踏足泥泞深山,穿越密林。他们由此成为与农村居民的健康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群人,他们在面对当下困境时看到的是被医治的村民脸上的笑容,看到的是一天辛劳后田间升起的皎月,他们享受当下奉献的甜,也憧憬未来的甜。

青年乡村医生的无私奉献,填补了很大一部分乡村医疗卫生缺口,他们的存在是一种“风向标”,吸引更多的青年回流乡村,担当“健康乡村”的振兴重任;他们也是一支“后备军”,时时刻刻为抵御可能的公共卫生危机作准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笔下农村生机盎然的景象。数百年之后,农村依然是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场域,为全体人民的生存提供保障、为都市人群提供精神慰藉。正是在这里,青年乡村医生以梦为马,成为农村生活中行走的“120”,成为村民心目中的“暖宝宝”,久久为功守护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

调研的车辆穿行在西南边陲大山深处长短不一的隧道中,忽明忽暗,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青年村医们的身影。善医之行,始于足下,他们扎根基层、坚守一方,行走田埂上、穿梭山岭间,用医术和医德、用专业和奉献全力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这样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和传颂,这样的青春值得追寻和效仿。

我们也真诚希望,有更多的青春朋辈加入进来,带上医术仁心,带上满腔热情,去往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往国家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不负使命,努力奋斗,让每一晚挑灯、每一场跋涉、每一次就诊,都给大山里的人们带去更多保障、更多希望。这将是我们交给青春的无悔答卷,这将是乡村振兴这一生生不息的时代图景中一抹壮丽的色彩。

(作者:叶子鹏,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期选题支持 赵秋丽 宋喜群 周洪双 冯 帆 黄汉鑫)

来源:光明日报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