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高能!“红茶故乡”育出制造业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当家 县域新势能⑤

2023-07-28 11:40:01 来源: 南方Plus

01:16

“红茶故乡”竞逐新赛道!英德崛起钴镍盐行业世界级企业|制造业当家 县域新势能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英德,一座以农产品出圈的山水县城。就在英德红茶因为中法元首会晤再一次出圈后不久,英德悄然挂上另一道“国字号”招牌:在日前科技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名单中,英德榜上有名,是广东省2个入选县(市)之一。

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坐拥清远市五大百亿产业中的两款主要作物,英德农产品名声显赫。如今,在制造业的赛道上,英德正在打造新的高地。

落子英德20年,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佳纳能源”)已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钴镍盐行业龙头企业,钴盐产品年产能已达到1万金属吨、三元前驱体的年产能达到4.4万吨,其中钴盐产能占世界市场份额5%以上,占中国市场份额25%以上。

英德并不产钴、镍等原材料,但佳纳能源却能逐鹿国际市场。从荒山走向世界,佳纳能源为何能?深山里飞出金凤凰,英德究竟为佳纳提供了怎样的成长土壤?借力这只“金凤凰”,英德县域经济将如何乘势而上?

抢滩“小粉末”里的“大市场”

走进佳纳能源,展柜上一个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罐子里,呈现的是五彩斑斓的化学元素世界:棕黄色或黑色粉末是三元前驱体产品(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红色颗粒状的结晶是氯化钴,一水硫酸钴为红色结晶粉末,硫酸钴则是玫瑰红色结晶。

这些“呼一口气”就能吹散的小粉末、小晶体,看似不起眼,实则份量重得足以撑起一个年产值近40亿元的新材料王国,并且与现代社会重要领域产品的制造与发展紧密关联。

其中,三元前驱体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陌生名词。其实,它可应用于3C(即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动力电池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钴系列产品可应用于生产新能源材料硬质合金、化学试剂、玻璃、陶瓷的着色等。

佳纳能源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前端原料,是国内最早实现三元前驱体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

“钴是小金属,我国又是‘贫钴国’,未来一定会有大发展的,我们学冶金的要为国家战略金属储备做点实事。”早在2003年,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已经在清远佛冈创立钽铌加工企业的公司创始人最终决定转换赛道——做“钴”。

企业就落地在英德市青塘镇秀才岭。“当时从佛冈沿着106国道一直寻找新厂房,后来辗转来到英德,发现这里人力成本、用地成本都比较低,我们企业初创资金有限,在这里能很好落地。”佳纳能源研发经理吴浩介绍。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在这个清远最东边、与韶关接壤的交界地带,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当时有国道连接、谋划建设高速公路,最终建成汕昆高速等“大动脉”,周边配套越发完善。

一片荒山,5位员工,100万元引进的湿法冶金技术,年产150吨金属钴的规划……这是佳纳能源2003年初创时的“家底”。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佳纳能源已形成年产钴盐1万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4.4万吨生产能力,2022年公司总产值达到39.4亿元,成功入选“2022广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上游,国内外钴、镍、锰矿产资源巨头;中游,佳纳能源;下游,电池材料厂商。走访加纳能源,一张图生动而鲜明地阐释了佳纳能源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生产环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三元前驱体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17-2021年,中国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从10.30万吨增长至61万吨,期间复合增长率超过55%,已经成为“十万吨”级蓝海。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三元前驱体的出货量有望达到224万吨。

市场蓝海崛起,往往伴随着“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而佳纳能源深耕钴盐领域、涉足镍盐领域多年,具备深厚产业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争渡的先发优势。目前佳纳公司已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广汽等企业合作,通过创新平台获得科技扶持资金共2200万元,带动投入研发经费达3.95亿元,为生产、销售实现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技术让产业迎风而起

生产线上,数桩配料槽轰鸣声阵阵,硫酸镍等硫酸盐原料按比例投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将产出镍钴锰硫酸盐混合溶液。此后再经历沉淀、洗涤、烘干、包装等工序,就可以得到三元前驱体成品。

钴盐生产,虽是佳纳能源在英德白手起家的“看家本领”,但“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佳纳能源深谙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3年产品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近4%。打造了科技研发及人才培养平台10个,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

在发展布局上,佳纳能源着力构建“印尼镍/非洲钴、锂资源冶炼+国内钴镍盐及三元前驱体生产+电池循环回收”的一体化纵深布局,成为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制造运营商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的上游公司。

其中,为抢占全球三元前驱体产业制高点,佳纳能源于2011年转型向锂离电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进军,建成三元前驱体中试线试产;2018年专门设置研发中心,配备研发人员100余人,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资金近2000万元。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催热三元前驱体市场,佳纳能源开始转移生产重心,加大对三元前驱体的生产投入,其于2020年组建的广东佳纳能源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研发与应用企业实验室入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也是英德地区首个。

风口上,一个关键技术突破,就可以让一个产业迎风起。

佳纳能源研发中心副总监黄亚祥介绍,企业研发的技术“一种小粒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成功通过技术应用转化为产业化项目。项目竣工后,每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2000万元、净利润5760万元。预计辐射带动锂电池行业发展新增产值10亿元。

企业创新发展按下快进键,离不开富有“创新基因”的土壤。

在佳纳所在的英德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69家。英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1.6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半壁江山”,占比达50.12%。这在其他山区县并不多见。在日前科技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名单中,英德榜上有名,是广东省2个入选县(市)之一。

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英德投入的是真金白银。结合《英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英德近三年累计对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2050万元;该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超过11亿元;该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近9亿元。2021年,英德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1%,达到1.16%。

佳纳正是在这样的创新沃土上长起来的大树。

科技支撑打造“粤北创新高地”

今年以来,佳纳能源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就在去年年底,该公司与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签订近60亿元的三元前驱体订单,为今年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强引擎”。“这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新能源、新蓝海,一个企业,一座城市,正在以此为契机谋求新的发展。

“英德将依托佳纳能源等大型新能源科技型企业,实现新能源金属制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大型能源科技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做大以锂电正极材料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英德市科技局局长刘云林介绍。

按照英德市最新的发展规划,拥有佳纳能源等一众高新企业,英德市高新区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全面促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构建英德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生态化的引领区。

英德市积聚的势能不仅如此。本土新兴企业已成气象,借助大湾区产业转移,源流活水还在不断涌入——

宽阔平整的沥青公路延伸开,一排排、一栋栋崭新而现代化的厂房环绕着绿水青山,在广德(英德)产业园,得益于融湾发展,近年来多个产业版块先后落地布局,以戴卡旭、宁武科技、奥园等企业为代表的“广州元素”“湾区元素”随处可见。

在发展空间方面,广德产业园已是“一园比一区”,其规划面积36.25平方公里,超过了广州越秀区(33.8平方公里)。园区紧扣“二一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型建材、生物科技(日化)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万洋美妆、中南核心产业、特色文旅、英红科创小镇大健康产业四个特色产业板块初具雏形。

广德园。曾亮超 摄

目前,园区引入的项目中,80%的项目来自大湾区。2022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8.08亿元,持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先后获得“中国(区域)最具投资潜力产业园区”“广东省年度经济功能区优秀奖”等重量级奖项,正逐步成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产业要素溢出的“优质承载区”。

佳纳能源等一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澎湃动力,酝酿成城市擘画蓝图的底气。

面向“十四五”,英德提出,将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为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主题,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英德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特色农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的目标,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

□权威声音

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

力争英德加快迈入全国百强县

今年以来,英德市产业发展动作频频、喜讯频传——

6月末,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英德迎来首家深交所上市企业。不久后,清远市2023年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英德分会场活动在英德高新区举行,多个项目正式投产或签约。上半年,英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1.3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2%。

作为清远绿色工业发展主战场,英德市地区生产总值长期位居清远第二名,位列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30名。

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表示,近年来,英德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将“拼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拼”的劲头抓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服务,全力以赴加快英德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县域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力争加快迈入全国百强县。

着眼实体经济发展,英德坚持狠抓产业项目。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生动局面。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以商招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建立健全要素保障约束机制、项目建设投产倒逼机制,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把项目一个一个建设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狠抓工业投资。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必须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引导水泥、钢铁、玻璃等传统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巩固现有产业优势。

狠抓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好191.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这一无可比拟的发展空间优势,以国家级高新区标准打造英德高新区,把高新区、广德园打造成为深度参与广清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展现大作为、大担当。

狠抓人才强市。围绕产业发展打好人才“引育管用”组合拳,树立以推动发展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数读英德科技

目前,英德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12%。

——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上

英德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超过11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近9亿元。

——在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上

目前,英德全市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1个,3年增长率72.22%。清远市级企业工程中心63个,3年增长率75%。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首次突破1%,达到1.16%,比上年度提高0.48个百分点。

——在“十四五”科技发展目标上

英德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英德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特色农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的目标,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

●◎数读英德科技创新强动能

目前,英德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12%。

——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上

英德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超过11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近9亿元。

——在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上

目前,英德全市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1个,3年增长率72.22%。清远市级企业工程中心63个,3年增长率75%。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首次突破1%,达到1.16%,比上年度提高0.48个百分点。

——在“十四五”科技发展目标上

英德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英德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特色农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的目标,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

【总策划】黄灿 谭仕龙 金强

【总统筹】孙朝阳 曹斯 罗彦军 陈戈 王海军

【统筹】毕式明 郑幼智 汤凯锋 丁建庭 赵文君 陈丹佳 达海军

【采写】南方+记者 陈立楷 陈国飞 毕式明 达海军 刘秋宜 黄嘉叶 通讯员 马碧芳 彭玉洁 黄明琳 冯佩仪 赖惠文

【摄影/视频】南方+记者 陈锴进

【海报】区洁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立楷;陈国飞;毕式明;达海军;刘秋宜;黄嘉叶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