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分析师加盟公募,卖方转买方,投资风格如何磨合?

2023-08-15 01:25:1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来源:券商中国


【资料图】

近年来,有不少卖方分析师加入买方公募及资管的队伍,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首席分析师。从研究转向投资,他们所管理的产品能否斩获出色的业绩表现,也一度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经采访后了解到,一方面,个人职业兴趣是卖方分析师主动转行的关键原因;另一方面,卖方研究所的业绩压力以及与挂钩的薪资待遇问题也是分析师跳槽买方的重要动力。随着公募基金降费政策落地,这一趋势或将延续。

业内人士认为,卖方分析师加入公募的相对优势主要集中于分析师本人在业界积累的产业资源。不过,转型也伴随着一些风险,例如投资风格的匹配度和团队关系的适应性等等。此外,卖方与买方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也会给转型之路带来一些难度。

生存压力加大,卖方分析师转公募趋势延续

“前几年,如果一位卖方分析师在业内的口碑较好,覆盖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有一定机会直接转型基金经理。但是近几年来,培养内部研究员已经成为了各大公募的普遍操作,卖方分析师跳槽公募,绝大部分仍要从研究员做起。”沪上一家头部券商研究所的卖方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事实上,即便是在行业较有地位的卖方首席,也会选择跳槽到买方当研究员,不少首席在入职公募初期甚至要接受降薪。”

卖方分析师为何选择跳槽公募?一位已经加入买方担任基金经理的前卖方首席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自己在入行初期就决定未来要在公募领域发展,因此在卖方积累一定经验后就决定转投买方。他认为,卖方分析师是否会在职业生涯的中途加入买方,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职业兴趣和发展规划,“如果喜欢做投资,最终大概率会入职买方;如果不喜欢做投资,转型就没有必要。”

不过,除了个人志向,卖方研究所的经营压力也是很多分析师选择跳槽买方的重要原因。在一位头部公募的资深研究员看来,如今卖方研究所的业务并不好做,公募派发的佣金集中度比较高,只有打分在前四分之一区间的团队才能拿到。随着降费的相关政策出台,小型卖方研究所的生存只会更加艰难。“研究资源一般,赚不到佣金的卖方研究所很难给团队成员开出比较好的待遇,在收入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不少分析师宁可转型买方研究员。”他表示。

此外,卖方首席分析师岗位的稀缺性也成为了这一现象的推手。上述卖方分析师表示,一家公司的一个行业只能有一名首席,可争取的职位较少,年轻人出于职业发展考虑也会转型。根据她的观察,出于这个原因跳槽去公募、资管或者私募的同行也并不少见。

产业资源优势显著,投资风格仍需磨合

卖方分析师转公募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怎样的?在上述公募资深研究员看来,对于经验不够深厚的初级卖方分析师而言,转行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对于有经验的卖方分析师来说,加入公募后,其自带的上市公司资源能发挥出较大的优势。例如,一些公募招聘资深的卖方分析师,往往是因为他们希望借助这些分析师的经验来打开某个特定行业或板块的投资局面。这种情况下,这些卖方分析师的经验能够与公募的投资需求紧密契合。

上述基金经理也表示,卖方的资源非常充沛,他在卖方阶段积累的产业关系和研究方法在转型买方时都发挥了作用。“坦白说,直到今天,我依然受益于当年积累的产业人脉。”

不过,这类转型也存在一定劣势。上述公募资深研究员认为,大部分有经验的卖方分析师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个人投资风格,和公募自身的投资风格未必匹配,而对于投研人员而言,要适应一套全新的投资框架也颇为困难。在他看来,投资风格的适配性是有经验的卖方分析师转公募的一个明显劣势。

“对于公募来说,肯定会比较偏向买方自己成长起来的分析师。”上述卖方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她看来,卖方分析师适应买方新角色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这种跨行业的任用,大家肯定是觉得有一定风险的,这也是为什么头部公募只喜欢培养内部研究员。”上述基金经理也表示,从卖方转型公募也存在一些困难,头部公募机构大都是内部培养的研究员,这意味着卖方背景的分析师们需要尽快融入新环境。

在卖方和买方起步职业生涯,主要的区别点在哪?上述公募资深研究员认为,买方研究员在职业起步阶段,接受的训练是从投资金融资产的视角出发,买方研究员的思维习惯也在此基础上形成。而卖方研究员会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两者在研究时的视角有所不同。

“卖方分析师更注重服务意识,偏向于研究和投资思维。相比之下,买方注重实际资金投入和回报,要求分析师具备较强的逻辑判断和决策能力。”上述卖方分析师表示。

上述基金经理也认为,对比来看,对买点和卖点的判断是自己买方工作更具挑战性的部分。在卖方进行权益研究时,他的工作重心落在了解行业,为买方提供决策依据上,不需要过多考虑市场情绪的扰动。而在买方时,他需要更多地进行逻辑判断,不仅要关注基本面,还要关注股价的趋势、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相关赛道的景气度等等。

“这次职业转型对我的耐心是很大的考验。”他表示,“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噪音,会对我的判断产生影响,我必须尽量不受外界干扰。”此外,如何根据多重因素做出综合判断,如何灵活应对市场转向,都是他转型路上必修的功课。

责编:叶舒筠

校对:李凌锋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