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铜都舒画卷 绿色蝶变新家园

2023-08-23 06:34:30 来源: 云南信息报

昆明市东川区在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了东川样本。

荒山变青山是最鲜亮的底色

“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这是曾经东川泥石流爆发时的生动写照。小江流域107条泥石流破沟每年泄吐出大量泥沙,淹没了良田沃土,冲毁了桥梁道路,给长江中上游造成严重的水环境破坏。


(资料图)

东川人民发扬“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走“山水林田湖草沙矿”综合治理路子,按照“山顶栽树种草、山腰打坝拦砂、山脚修沟排洪”的措施,总结出“稳、拦、排、改”“四字”模式,创造出“肋坎槽”和“V”型“东川槽”泥石流治理专利。

东川人民创造出“漏斗底鱼鳞坑整地技术”,改变了小江流域“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状,有效破解了在荒山上干旱少雨种树难的课题。

治沙、治水、治山和治矿“四治”模式的推广和运用,使东川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来,东川共实施人工造林29.8万亩,草原修复6.8万亩,森林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38%,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0.77%上升到2020年的40.55%。如今,东川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荒滩和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产业是最坚强的支柱

面对山河破碎、城市破旧、企业破产、希望破灭的“四破”窘境,东川以重整山河再出发的勇气治山治水,重建园区,走绿色环保型工业发展路子,引进高科技产业。2004年,四方地建起首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铜、磷精深加工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2008年,北城区建起第二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

昔日泥石流荒滩和荒山上产业之花常开常新,崛起了亚洲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的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养殖场,总投资达7.5亿元,占地面积1570亩,年产蛋3.9万吨,年产值达5.1亿元。云南中洲海绵投资3亿余元,建成云南最大海绵城市新型建材现代化生产基地,把尾矿、废石和冶炼渣变废为宝,研制出海绵城市建材系列优质产品,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荒滩变良田是最丰盈的饭碗

“世界泥石流博物馆”蒋家沟泥石流“断流”了,那些曾经天崩地塌、惊涛骇浪的泥石流爆发场面早已定格在历史的镜头里,成为尘封的记忆。而今,荒滩奇迹般变成了良田沃土,冲积扇上2600多亩高稳产农田沃野连天,稻香禾旺。

大桥河片区经过艰苦卓绝的治理,已变成万亩良田,新建的野牛村坐落在田园中,放眼望去稻浪滚滚、白鹭翩翩。姑海社区黑水河通过治理,重现鱼米之乡,万亩稻田苍翠悠远,千亩鱼塘荷花荡漾。

“从泥石流中失去的,要从泥石流中夺回来”,东川人民发扬与大自然抗争的意志、决心和勇气,在小江流域修复新增4万余亩良田,新增农业产值2.8亿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打造出大寨亿元大蒜产业、小江千亩西瓜连片等品牌,涌现出沃隆农旅融合“大观园”和姑海鱼米之乡综合体等一大批现代农业“航母”。

荒滩变乐园是最壮美的诗篇

东川人民因地制宜,无中生有,在泥石流沙滩上开辟赛道,举办赛事,现车赛已连续举办了17届。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性赛事成长为国家级赛事,2012年,成为全国精品越野赛事,并正式上升为国际赛事。“经济转型,赛车开道”,今年“五一”期间,东川有23支车队、90辆车参加了比赛,四海游客纷沓而至,创下了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的大单。

红土地、牯牛山和太阳谷等一大批旅游景点相继亮相,构成以小江、金沙江水上旅游为引擎,以轿子山、牯牛山山旅运动为驱动的“东川大旅游格局”,打造永不重复的赛道,守护七彩斑斓的红土地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昔日荒山岭,今朝绿成荫;昔日滩涂地,今朝聚宝盆。天南铜都舒画卷,绿色蝶变新家园,一幅幅“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正在东川徐徐打开。

作者 姜定才 王杰云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